筆者外子李明政教授,早年就讀於東吳大學與台灣大學,是本詩集作者徐震教授的學生;近二十多年來,外子亦任教於東吳大學,與徐教授成為同事並合作著述。編者因而有緣向徐教授請教「近體詩」的創作,並收集其詩文作品,獲益良多。
茲承徐教授同意,將其歷年來的詩作交由松慧文化出版,並由本人加以編注。筆者綜覽徐教授的詩作,認為這是他一生的生活敘說,是他的生活縮影,也是這個大時代的紀錄。故而細加分析,將全部詩作分為八篇,並加以標題如下:
第一篇 集中於退休生活的寫照,題為「退休生活詩書畫」
第二篇 論及對故鄉和寄居地之情感,題為「雲山何處不為家?」
第三篇 記述其自美返國後之教學生涯,題為「滿山種植桃李樹」
第四篇 評述台灣近年來民主選舉之實況,題為「政壇開遍自由花」
第五篇 多屬於旅遊記事之作,題為「偶作飛鴻泥一片」
第六篇 屬於讀書後誌感之作,題為「新書讀到五更天」
第七篇 係與友人酬和之作及聯語,題為「祝君健康春常在」
第八篇 多係晚近暮年之作,題為「漫捲詩書入暮年」
?上八篇,共約200首,合稱為「東海詩選」。「東海」者,我徐氏之堂號也;而此書成於蓬萊仙島之上,位於東海波浪之中,故以為名。
筆者認為詩人的作品與其生活是一體的。而生活包括其際遇及職業,從而影響其對於許多問題的看法及作品的風格。因此,筆者對本書除編注之外,特再提出下列三項評述,以為對讀者的引介。
壹、 作者的際遇
許多詩人的作品都與其平生的際遇有關,例如:李白生於唐之承平時代,乃有「我本楚狂人,狂歌笑孔丘,手持綠玉杖,朝辭黃鶴樓,五嶽尋仙不辭遠,一生好入名山遊」(廬山謠之句);杜甫生逢「安史之亂」,乃有「海內風雲諸弟隔,天涯涕淚一身遙」(野望之句)。同一情況,徐教授幼年即因中日戰爭,離家遠赴湘西就讀,後又逢中國政治變遷及「文化大革命」,數十年來有家歸不得,於詩中乃充滿鄉愁之情及反戰之思。
一.鄉愁之作,如下:
1.「長江珠海兩茫茫,淮水燕山萬里長,極目家園何處是?五羊城外立 斜陽。」(丁丑返鄉,止於廣州)
2. 「爭戰連年事可哀,故鄉文物盡成灰。風風雨雨南來淚,流
向江東去不回!」(移民淚之一)
3.「避地已成海上雁,整裝空剩枕邊戈。那堪夢裡家園路,猶是楚聲四面歌」(七十書憤)
4.「 海上乘桴遊子恨,天邊落日故人稀。」(八十誌感)
從目前的生活情況看來,他的「遊子恨」似乎仍難消弭,而「枕邊戈」也無用武之地了。
二.反戰之作,如下:
1. 「兩代布希論霸權,海珊懷璧在油田。世間公理憑誰訴,只問兵家不問天。」(美伊戰爭十首之ㄧ)
2. 「漫天烽火月黃昏,上帝無言也斷魂。飛彈三千來救世,最難消受美人恩!」(報載美伊之戰第一天,美軍對伊射出飛彈三千枚)
3. 「美人得勝著先鞭,接管油田不讓賢,戰事沙場正浴血,商家股票已分錢!」(美伊戰爭十首之十)
作者視2003年的「美伊戰爭」為美國覬覦伊拉克油田而興之戰,故詩多責難,且具有相當諷刺的意味。
貳、 作者的職業
從美返國,徐教授就投身杏壇,孜孜於樹人的工作,數十年如一日,且成就卓然。
他應聘回國任教時,難掩興奮之情,而言:「 十年夢醒西洋霧,萬里情牽東海霞。收拾詩書歸去也,蓬萊桃李正開花。」;任教多年後,於東吳大學新年團拜時,又欣慰地說:「種得三千桃李樹,培成十萬棟樑材。自是樹人如樹木,和風甘雨護蓬萊。」 可見回台北後,他一直樂於作育英才。
從而他將「寄旅之情」化為「鄉土之愛」,寫下(台灣四頌)和(蓬萊四季歌),並將台灣描繪為「山明水秀蓬萊島,日暖風和四季花。」,且歌曰:「種得三千桃李樹,方知台北是吾家。」(台北是吾家)
而1992年台灣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頒贈「木鐸獎」,則是對他誨人精神的一大肯定。
參.作者詩作的特色
徐教授的詩多係「以現代人之語言,寫現代人之生活」。例如:
1.他在(退休家居)一詩中寫道:
「孫女牽衣問,為何不上班?教書已畢業,陪我去爬山。」詩中「上班」、「畢業」、「爬山」全是現代人的常用詞彙,而出自一個稚齡兒童之口,更顯得真實且親切,令人感動。
2.他寫(阿里山)一詩:
「女郎如水男如山,阿里高峰幾度攀。今日朝陽牽手看,成家立業在台灣」,其第一句來自「阿里山歌」,第二句用「牽手」而不用「攜手」均為使用現代語及當地語之例。
3.在(蓬萊都市歌)中 ,他寫下:
「 都市似沙漠,房屋像蜂窩,交通何其亂,垃圾何其多,車輛如流水,行人喚奈何?富人住高樓,窮人住山坡,官員忙選舉,將士夜枕戈,商人炒地皮,教師苦悲歌。經濟稱奇蹟,心靈似病魔,政治說民主,派系作網羅,社會多元化,集團互交和。殺人尋常事,黑道逞荊軻,欺詐憑手段,忠厚呆頭鵝,蓬萊曰寶島,拚打費折磨。」此中所用皆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現代化與在地化的詞語。
對於近年來,攸關現代人生活的選舉與時事,徐教授亦有所記載與評論: 1.2000年的大選,他評曰:
「電視頻傳選戰聲,蓬萊草木盡成兵,人山旗海驚天地,舌劍唇槍問死生。」而結語則詢問「勞師動眾知多少,致勝可能致太平?」
2.2000年的立委選戰,他寫下:
「政黨已分藍綠橘,社團又組北南中。族群曲解客閩外,經濟日趨貧困窮。」,結語則說「奪利爭權悲選戰,萬民無語問蒼穹。」
3.2008年三月大選,又嘆:
「天心民意看公投,綠水載舟又覆舟。」而結語則評為「經濟蕭條人疾苦,八年一夢付東流。」似仍有些惋惜之意味。
4. 即事論事的「兩槍頌」、「熊貓論」;以物喻人的「詠石頭」、「搭橋頌」及借題發揮的「糊塗頌」、「耳聾頌」皆是針砭時事之作,其絃外之音十分含蓄,有待讀者細細品味。
蘇東坡說:「能道得眼前景,便是佳句」,以上之例全是眼前景,全是現代詞,特予推介。
張潮說:「有功夫讀書,謂之福」,我更以為「有機會編書,謂之學習」。因誌學習偶得:「我今編注詩千句,東海源頭活水來」,以為本書之序。
松慧文化總編輯 徐 娟 玉 序於凝翠樓
2008.10.1